内容简介
《千古一梦》是一部有关太空之旅的揭秘之作,千古一梦的重温之作,民族精神的弘扬之作,政治社会的思考之作。我更重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哪怕你只是翻开此书,读上开首结尾两段文字,也可看出它与普通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成色不同。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评论家 胡 平《千古一梦》是一部历史地书写中国人飞天期盼从梦想变成现实的写实著作。作品在大量信息和传奇故事的解密叙述与激情描绘中,将中国航天人跌跌撞撞、矢志不移的脚步痕迹和作者的感受理解作了文学的呈现。中国航天人曾经艰难的历史和辉煌的收获,曾经智慧无私的追求与纯粹高尚的成功实践,在民族利益担当过程中表现出的国家精神和自觉牺牲奋斗精神,使得中国航天历史在形而上的钩沉中显示出沉雄、壮阔、伟大和高妙。 ——评论家 李炳银李鸣生在《千古一梦》里,充分施展了他善于把控航天题材、又长于文学表达的两个优长,把中国飞船事业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最初梦想与最终梦圆,写得淋漓酣畅,荡气回肠,令人万分感佩,格外感奋。有关航天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但《千古一梦》以其恢弘的气度、全景的幅度,使得其他作品难以逾越和替代。尤其是既注重发展过程的勾勒、重要决策的揭秘,又讲究航天专家的刻画、辉煌时刻的渲染,使得这部作品充溢着历史感与文学性桴鼓相应和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评论家 白 烨这部作品叙写重大题材,传扬科学精神,意蕴深厚,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品在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艰难历史进程、讴歌伟大的航天精神的同时,还寄寓了作者理性的历史反思,以及对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其深厚的意蕴启人深思。这部作品就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史,表现出可贵的史诗品格。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 赖大仁 《千古一梦》既有纪实文体的平实客观,又有小说叙事的摇曳多姿,因此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李鸣生将深沉的历史感、理性的科学精神与热烈的诗情融为一体,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华民族震古烁今的飞天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评论家 李建军 《千古一梦》描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造梦、追梦到梦圆的曲折历程。作为当代中国航天报告文学的首席作家,李鸣生就此完成了他“航天六部曲”的精彩华章。作品给予我最深刻印象的不仅是错踪复杂、荡人心魄、带有解密特点的事件,还有性格鲜明、大智大勇、富于牺牲精神的航天员、指挥员和专家学者,以及绵密的细节、灵动诙谐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和极具激情的深沉抒发。我为作品的史诗气象所打动,更为作者的执着而感动。可以说,《千古一梦》是新世纪报告文学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 王 晖《千古一梦》作为最优秀的航天题材纪实长篇,其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的文学魅力,来自于那焕发于文体语体中的最具权威叙述的真实可信性;来自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沧桑感和激情燃烧的奋斗历程;来自于那无数大小悬念环环相扣的可读性,即“千古一梦”的总悬念、半个世纪的历史悬念、分部构成的阶段悬念,以及分章设置的政治悬念、决策悬念、难题悬念、科技悬念、经济悬念、失败悬念、英雄悬念和大众悬念,真可谓波澜跌宕、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在在尽显国家、民族、军队誓为世界航天巨人的人格意志和文化软实力;同时来自于通篇贯穿的“我”构成的主体性:视界开阔、壮怀激越、权威亲历。文笔洒脱雄健,理趣盎然。 ——人民大学教授、评论家 马相武航天事业与国家兴亡密切结合在一起,与国家形象密切结合在一起,应该将其创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忠实地记录在史册之中。有一位作家一直承担着这一工作,他就是李鸣生。李鸣生从1991年的《飞向太空港》到现在的《千古一梦》,已完成了他的航天六部曲。他是一位最全面最真实最及时地向公众传播中国航天事业的作家,因此我愿意将李鸣生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秉公直书的“太史令”。 ——评论家 贺绍俊